
写在前面
我是 dtsola,一名IT解决方案架构师,目前也在AI领域创业。
今天在B站刷到一个播放量30万+的视频《从打工仔到资方:普通人积累原始资本的四个公式》,看完之后我整个人都被点醒了——这不是那种"教你月入十万"的鸡汤,而是真正把财富积累的底层逻辑讲透了。
视频里提到的四个循环公式,完美解释了我这些年在职场和创业路上的所有困惑:
为什么有些人越学越有动力,有些人却越学越厌学?
为什么我明明很省钱,却总是存不下钱?
为什么有些人总能抓住机会,而我总是后知后觉?
为什么别人投资赚钱,我投资就亏?
这个视频给了我系统性的答案。
我觉得这套方法论太有价值了,不应该只是看过就算。所以我花了几个小时,把视频内容整理成了这篇文章,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和案例,分享给大家。
如果你也是普通人出身,正在为如何积累第一桶金而焦虑,这篇文章值得你认真读完。
目录
一、引言:重新理解"资本"的本质
钱到底是什么?
货币的本质:世界欠你的债务凭证
二、第一循环:自身能力循环
循环机制:学习→能力→结果→更愿意学习
学习的反人性本质
学霸与学渣的区别
关键时间节点:晚上8点
三、第二循环:收入盈余循环
循环机制:挣钱→存钱→省时间→挣更多钱
核心关键词:盈余
最大的陷阱:为省钱而浪费时间
正确的做法:不花而非花便宜的
与第一循环的打通
四、第三循环:认知盈余循环
认知≠知识≠学历
如何"知道"别人不知道的
如何"做到"别人做不到的
认知盈余的多重循环
五、第四循环:投资盈余循环
投资的本质:风险与收益
重新理解风险
风险对冲的核心策略
现实案例:股市投资
六、四个循环的递进关系
层层递进,不可跨越
相互支撑,形成大循环
大循环的威力
七、总结:照方抓药,好好学习
核心理念
自查:你在哪个阶段?
最后的金句
一、引言:重新理解"资本"的本质
当我们谈论如何积累原始资本时,大多数人第一反应就是"赚钱"。但如果第一步就直接谈钱,通常情况下反而赚不到钱。我们需要先理解:钱到底是什么?
《纳瓦尔宝典》中有一个颠覆性的观点:钱的本质是债务。
这个观点听起来很抽象,视频里用港币举了个例子,我觉得特别好理解。当你拿起一张港币,会发现它上面写着"凭此票据,可到银行兑换等价货品"。注意,它没说"这是钱",而是说"这是票据"。港币由中国银行、渣打银行、汇丰银行三家商业银行发行,本质上就是一张欠条。
你工作、创造价值,老板给你一张"白条"(工资),但这张白条可以在市场上流通,兑换所有商品和服务。这就是货币的本质——它是世界欠你的债务凭证。
理解这一点至关重要:你要让世界欠你,就必须为世界创造价值。而创造价值的能力,需要通过四个递进的循环来培养。
二、第一循环:自身能力循环
循环机制
自身能力循环的逻辑链条非常清晰:
学习 → 能力提升 → 工作结果 → 更愿意学习
这个循环看似简单,但启动它却极其困难。因为它的起点——学习,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情。
学习的反人性本质
刷短视频、看段子是顺应人性的,因为它让你开心、放松,不需要消耗太多脑力。但学习一个长视频、读一本书、钻研一个概念,需要你集中注意力,进行逻辑推理,这个过程非常耗费能量。
玩是顺应人性的,学是反人性的。
但正是因为大多数人选择了顺应人性,你选择反人性,才能拉开差距。当你逼迫自己学习,获得了能力提升,就能拿到更好的工作结果。而一旦拿到正向结果(升职加薪、对世界理解更深),你就会更加愿意学习——这时,反人性的学习就变成了人性化的循环。
学霸与学渣的区别
这个循环完美解释了学霸和学渣的差异:
学渣:一开始就顺应人性,不愿意学习 → 没有能力提升 → 拿不到好结果 → 更不想学习
学霸:一开始逼迫自己反人性学习 → 能力提升 → 拿到好结果 → 爱上学习
关键在于:你能否在第一阶段做一些反人性的事,从而拿到正向结果,进而形成人性层面上的爱学习。
关键时间节点
视频里提到一位老领导说过的话,我印象特别深:
"人和人的区别,取决于每天晚上8点钟之后你在干什么。"
干了一天活已经很累,这时候学习是反人性的。但如果你能在这个时间段逼迫自己学习,你就能逐渐拉开与他人的差距。
进入职场不是学习的结束,而是终身学习的开始。
三、第二循环:收入盈余循环
循环机制
当你通过自身能力循环获得了能力提升,自然会带来收入的增长。但这还不够,你需要形成第二个循环:
挣钱 → 存钱 → 省时间 → 挣更多钱
核心关键词:盈余
注意这个循环的名字不是"收入循环",而是"收入盈余循环"。关键词是"盈余"——你不能挣多少花多少,更不能啃老,你必须在账户中有所盈余。
最大的陷阱:为省钱而浪费时间
这一点我深有体会。很多人以为自己在"理财",实际上是在浪费生命:
吃饭前要比价,看哪家性价比高
买衣服要等双十一,研究怎么凑单最划算
喝咖啡要抢券,旅游要找打折
在拼多多上帮朋友砍一刀,顺便自己也买点
这些行为看似在省钱,实际上你花费的是什么?时间。
你大量的比价过程中耗费的脑力算力,和你做工作决策、学习决策所消耗的能量是一样的。也就是说,你花了这笔钱,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放松,因为你照样为花钱的决策支付了大量的时间和心力。
正确的做法
千万不要为了省钱而浪费时间。
正确的策略是:
能不花的就不花(而不是花便宜的)
这顿饭能吃能不吃?那就不吃
这件衣服能买能不买?那就不买
制定存储计划
每月固定存1000元或500元
一旦定下计划,很多消费念头就会被斩断
省下时间去挣钱
时间省下来才能学习、提升能力
能力提升才能挣更多钱
形成更多的收入盈余
与第一循环的打通
你会发现,省下的时间可以用来学习(第一循环),而学习需要时间。这两个循环开始相互支撑:
学习提升能力 → 挣更多钱
存钱省时间 → 有时间学习
我们不是反对消费和享乐,我们反对的是花更多时间追寻所谓的性价比。你应该把这些时间用来提升自己,从而挣更多的钱,形成更多的收入盈余。
四、第三循环:认知盈余循环
认知≠知识≠学历
当你有了收入盈余,有了时间和金钱,就可以进入第三个循环:认知盈余循环。
首先要明确:什么是认知?
认知 ≠ 知识
认知 ≠ 学历
认知 ≠ 你知道的事情
认知的核心是:
你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东西
别人知道但做不到,你能做到的东西
这才是真正的认知。
如何"知道"别人不知道的
1. 狭义学习
读书
上课
系统性学习
2. 通过人:找师傅、避小人
找师傅:
找到标杆,跟他学习
偷师学艺
不断向优秀的人靠近
避小人:
为什么要避小人?两个原因:
第一,学坏容易学好难。人学好不容易,学坏一出溜。
第二,小人会反智。他们会说:"你知道这些有个屁用?""你不需要知道那么多。"他们不希望你形成认知盈余,因为你有认知盈余证明什么?证明他不行。
"生怕兄弟苦,更怕兄弟开路虎。"
所以一定要远离周围这些反智的人。
如何"做到"别人做不到的
光知道不够,还要做到。这就是王阳明心学讲的"知行合一"。
知行合一的本意是:通过一个人做到了什么,反推他知道什么。
我知道早起好,但没早起 → 其实我知道的是"早起不一定好"或"晚起可能很好"
所以做到这件事情需要:
1. 开放的心态
很多人的心态卡死了,觉得这也不行、那也不行。我们要说的是:让事实说话,愿意去尝试。
2. 复盘能力
试了不好,考虑为什么不好
试了好,考虑如何继续做
通过复盘不断调整
认知盈余的多重循环
这个循环实际上包含了多个小循环:
循环1:知道与做到
知道别人不知道的 → 做到别人做不到的 → 更愿意知道 → 更愿意做到
循环2:师傅与成长
找到师傅 → 变得更好 → 找到更好的师傅 → 变得更好
循环3:避小人与找师傅
避开小人 → 不会变差 → 能找到好师傅 → 又能避小人 → 又能找到更好的师傅
循环4:心态与实践
开放心态去试 → 试错不怕复盘 → 心态更开放 → 愿意接着试
最终形成的结果是:我知道别人不知道的,我做到别人做不到的。
五、第四循环:投资盈余循环
当你知道了别人不知道的,做到了别人做不到的,你就可以开始谈原始资本的积累了——进入投资盈余循环。
投资的本质
投资的本质是风险与收益的关系。
收益我们都理解:
钱
认知
资源
人脉
资产(房产、股票、黄金等)
关键是理解风险。
重新理解风险
不同的人对风险有不同的判断和偏好:
有人说千万别冒险
有人说我们来点冒险的
而风险和收益之间有一个基本关系:风险越大,收益越大。
所以,我们应该如何对待风险?
不是逃避风险,而是对冲风险。
风险对冲的核心策略
低风险事项(量大)
提供不下牌桌的机会
提供再次入场的现金流
保证你不会因为一次失败而彻底出局
高风险事项(量小)
提供突破收益的可能
实现圈层跃迁
一旦成功,可能翻倍甚至数倍增长
循环逻辑
这个循环的运作方式是:
低风险保底 → 你有稳定的收入来源(比如工作)
高风险博取 → 拿出一小部分资金做高风险投资
亏了有保障 → 因为低风险事项在兜底,你不会破产
赚了扩大盘子 → 一旦高风险投资成功,你的低风险盘子也变大了
继续循环 → 更大的低风险盘子 → 可以做更大的高风险投资 → 亏了不怕 → 赚了跃迁
现实案例:股市投资
最近A股行情不错,我看到很多人拿着全部身家说"富贵就这一把了",all in进去。
这样做有问题吗?问题非常大。
原因很简单:他没有低风险的事情帮他兜底。
正确的做法是:
你有一份稳定的工作,每月有几千到一万的活钱
从中拿出1000元去博A股
甚至可以加点杠杆
亏了不怕,因为你下个月还有收入
赚了就是额外收获,可以扩大投资
千万不要拿全部身家去赌,否则一次失败就会把你的人生账号清零。
六、四个循环的递进关系
层层递进,不可跨越
这四个循环是递进的关系:
自身能力循环 → 收入盈余循环 → 认知盈余循环 → 投资盈余循环
你不能直接跳到投资阶段,必须打好前面的基础。
相互支撑,形成大循环
更重要的是,这四个循环相互支撑:
投资判断力从哪来?
从认知盈余循环来
你需要知道什么是高风险、什么是低风险
认知盈余从哪来?
从收入盈余循环来
你需要有时间去见人、读书、学习
收入盈余从哪来?
从自身能力循环来
你需要有能力才能挣到钱并存下钱
自身能力从哪来?
从反人性的学习来
你需要在别人玩的时候选择学习
大循环的威力
当四个循环都启动后,它们会形成一个强大的正向飞轮:
你学习提升能力 → 挣更多钱 → 有时间和资源扩展认知 → 做出更好的投资决策 → 获得更多资源 → 有更多时间和金钱学习 → 能力进一步提升……
这就是复利的力量,这就是原始资本积累的底层逻辑。
七、总结:照方抓药,好好学习
核心理念
资本的本质是债务,是世界欠你的。
你要让世界欠你,就必须为世界创造价值。而创造价值的能力,需要通过四个循环来培养:
自身能力循环:做反人性的学习,获得能力提升
收入盈余循环:不为省钱浪费时间,形成盈余
认知盈余循环:知道别人不知道的,做到别人做不到的
投资盈余循环:低风险兜底,高风险突破
自查:你在哪个阶段?
现在问问自己:
你是否还在为学习这件事挣扎?(第一循环)
你是否挣的钱都花光了,没有盈余?(第二循环)
你是否缺乏认知,不知道行业趋势和机会?(第三循环)
你是否还没有开始投资,或者投资方式不对?(第四循环)
找到自己的位置,照方抓药,开始行动。
最后的金句
钱的本质是债务,是世界欠你的
千万不要为了省钱而浪费时间
认知 = 知道别人不知道的 + 做到别人做不到的
低风险提供不下牌桌的机会,高风险实现突破
人和人的区别,取决于每天晚上8点之后你在干什么
好好学习,从今天晚上8点开始。
参考资料:
https://www.bilibili.com/video/BV1SzabzcEgx/
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,欢迎点赞、收藏、转发。也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,我们一起交流学习!
我是 dtsola【IT解决方案架构师 | AI创业者】 ;专注AI创业、商业、技术、心理学、哲学内容分享。
服务:AI项目咨询 | 技术解决方案 | IT项目实施 | 企业技术顾问
博客:https://www.dtsola.com
公众号&VX:dtsola
经验交流,加微信 dtsola,备注:经验交流,并说明来意。
#金融 #个人成长 #程序员 #AI创业 #创业 #财富自由 #副业赚钱 #职场 #资本 #投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