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我是 dtsola 【一位IT解决方案架构师】。做了这么多年大模型项目,发现90%的失败都源于流程不规范!今天分享一套完整的研发流程,帮你避开所有坑。


图片

🎯 阶段一:需求(立项)阶段

主要参与方: 业务方 + 产品经理 + 研发架构师

核心活动:

  • 业务方提出AI需求场景

  • 产品做竞品分析和可行性评估  

  • 技术团队进行AI能力评估

  • 立项评审决定是否启动

关键输出:

  • 立项报告(新产品必备)

  • 技术预研报告

  • 项目可行性分析

💡踩坑提醒: 很多团队在这步就想当然,没做好技术评估就开干,后面全是坑!


📋 阶段二:产品设计阶段

主要参与方: 产品经理 + UI设计师 + 业务方

核心活动:

  • 梳理用户需求和使用场景

  • 设计产品原型和交互流程

  • 输出详细的需求文档

  • 组织需求评审确认

关键输出:

  • 原型图 + 需求说明书

  • 效果图设计稿

  • 需求确认文档

💡经验分享: 大模型产品的交互设计特别重要,用户体验直接影响AI效果感知!


⚙️ 阶段三:研发阶段

主要参与方: 前后端开发 + 架构师 + 算法工程师

核心活动:

  • 数据库设计和API接口设计

  • 大模型训练/微调/部署

  • 前后端功能开发

  • 代码review和质量把控

关键输出:

  • 数据库设计文档

  • API接口文档  

  • 核心代码和模型文件

  • 开发环境部署

💡重点关注: 这个阶段是大模型项目的核心,模型效果和工程化能力都在这里体现!


🧪 阶段四:测试阶段

主要参与方: 测试工程师 + 产品经理 + 开发团队

核心活动:

  • 功能测试和集成测试

  • 大模型效果测试和边界case验证

  • 性能压测和稳定性测试

  • Bug修复和回归测试

关键输出:

  • 测试用例和测试报告

  • Bug修复记录

  • 性能测试报告

  • 产品验收确认

💡特别注意: 大模型的测试比传统软件复杂多了,要重点关注模型输出的一致性!


🚀 阶段五:发布阶段

主要参与方: 运维工程师 + 项目经理 + 测试团队

核心活动:

  • 生产环境准备和配置

  • 版本封装和部署上线

  • 线上验证和监控

  • 应急预案准备

关键输出:

  • 部署包和配置文件

  • 上线通知和操作手册

  • 监控告警配置

  • 版本发布记录

💡关键提醒: 大模型上线后要密切监控token消耗和响应时间,成本控制很重要!


📝 阶段六:需求变更阶段

主要参与方: 产品经理 + 研发经理 + 测试负责人

核心活动:

  • 评估变更影响和工作量

  • 调整开发计划和测试用例

  • 快速响应紧急需求

  • 控制变更风险

关键输出:

  • 变更评审记录

  • 调整后的项目计划

  • 更新的测试用例

💡血泪教训: 大模型项目的需求变更成本特别高,一定要严格控制!


🎓 阶段七:培训及复盘阶段

主要参与方: 产品经理 + 项目经理 + 全体团队

核心活动:

  • 用户培训和操作指导

  • 项目复盘和经验总结

  • 文档归档和知识沉淀

  • 后续优化计划制定

关键输出:

  • 产品操作手册

  • 项目复盘报告

  • 经验教训总结

  • 优化改进计划


💭 写在最后

这套流程看似复杂,但每个环节都是血泪教训换来的!大模型项目不同于传统软件,更需要严格的流程管控。你们团队现在用的是什么流程?



图片


#大模型开发 #LLM工程化 #AI落地实践 #大模型项目管理 #AI研发流程 #企业AI转型 #大模型部署 #AI产品设计 #模型工程化 #AI项目复盘


Work Less, Earn More, Enjoy Life.